当地时间4月19日,意大利都灵大学孔子学院意方院长史芬娜教授(Stefania STAFUTTI)受邀参加华东师范大学“18世纪意大利视角中的中国:现实与幻想”讲座。该讲座由意大利都灵大学孔子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全球中文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蒋向艳主持了讲座,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联聘教授金雯等专家参与了对谈,同时参会的还有许多对中外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感兴趣的中外学生。史芬娜教授在讲座中展示了意大利视角下的中国,为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系研究中国在不同文化中的形象提供了新的思路。
史芬娜教授从访华的耶稣会教士给欧洲带来对中国最初的认识开始讲起,重点介绍了中国在18世纪意大利文化和知识界所发挥的影响。史芬娜教授介绍,最初在传教士的影响下,中国式审美和中国风一度在欧洲十分流行。到18世纪,中国对意大利文化的影响从建筑发展到文学、哲学、戏剧和音乐,涉及到文化各个方面。但18世纪的欧洲,尤其是意大利,对中国的认识是复杂的,不同人物从不同方面对中国提出过褒贬不一的评价。讲座中,史芬娜教授展示了一系列美轮美奂的图像,这些图片包括了当时的意大利画作中出现的中国器物、王室居所内的中国风格的装饰等,它们展示了当时意大利社会对中国的器物和建筑风格的钟爱,有力驳斥了18世纪意大利对中国存在的偏见。
讲座对谈环节,金雯教授向史芬娜教授了解了意大利中国风格的建筑和器物的保存情况,并分析了讲座中提到的18世纪意大利对中国的认识与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等思潮的关系,她认为当时意大利对中国的认识受到了欧洲自身的思潮的影响,对中国的态度与欧洲社会和思想变革的进程息息相关。互动环节上,现场听众踊跃提问,史芬娜教授热情解答了师生们的问题。讲座最后,史芬娜教授指出,18世纪的“中国热”证明了意大利对中国的兴趣,还激发了18世纪后意大利对中国的研究。
此次讲座中,史芬娜教授从自身对于中国的研究出发,向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系的师生展示了18世纪意大利视角下的中国,让他们了解到18世纪中国在意大利社会与文化中的地位,同时也促进了都灵大学孔子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学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帮助更多的华师学子了解意大利眼中的中国形象。
供稿|刘佳佳
校对|彭雪隽
供图|都大孔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