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想象过,踏出自己熟悉的地方,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学习、生活?你可曾渴求过,在多元文化与风俗民情的围绕之下,打破既有的印象、拓展自己的视野与交友圈,并内化成为自己日后实际可以应用的行动力?倘若以上两个问题皆为肯定的话,那么“交换学生”计划,对你来说会是个非常值得一试的绝佳机会!
由于对探索不同地区的历史背景与文化风情相当有兴趣,并且乐于与来自各地的人们交流往来,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申请了到华东师范大学当交换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交流学习,也十分幸运地录取了!在这篇心得中,我想藉由申请的过程、学校的学习经验、课外活动参与等多个方面,和大家分享这半年来的满满收获!
一、行前准备
最重要的证件—台胞证(可至旅行社申请办理,入境大陆时,效期需在五年以内),然后就可以期待之后的交换生活啰!
以秋季交换为例,大约在6月下旬会收到录取通知书,可先加华师大港澳台办公室负责老师的微信好友,老师会把所有交换生同学加入一个群组中。7月底至8月初,老师会提供交换生与志愿者∕学伴的对接窗体(志愿者一般都是同班同学),教务处也会把学生手册和宿舍的分配表寄到每位同学的email信箱中,交换生的报到、入住宿舍时间则是开学前一天。从收到录取通知书至抵达学校完成报到的这段时间,务必随时留意老师在群组中发布的任何信息!
大陆生活常用APP:
微信Wechat:在大陆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软件,举凡与好友发短信聊天、上课的课程群组、出门消费时付款、购买旅游、景点门票的小程序……等等,微信可谓集多重功能于一身,熟悉使用之后,生活会更加方便哦!
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一样,是外出消费时必备的支付软件。
淘宝:便宜实惠的各种好物都在这里!可先买好寝具和生活用品,寄到学校的菜鸟驿站。
企业微信:绑定微信账号,随时接收学校公布的最新消息。
百度∕高德地图:大陆准确性最高的地图,也可用于打网约车。
携程旅行:购买车票、机票、景点门票、预约酒店住宿。
美团∕大众点评:可看到各景点、餐厅的评价,也可买到便宜的优惠券或门票。
铁路12306:购买火车、高铁票最方便!可绑台湾、大陆手机号。
二、学校学习生活
(图一,华师大闵行校区西门的校名字样。)
我来到华师大交换的专业是历史学系,位于闵行校区(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作为大陆首屈一指的985学校,校内的教学设备和学术资源自然也非常充沛!还记得那时参加交换生入学指导时,教务处的老师说:“每位交换生来到华师大,就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家可以自由运用学校的各项资源!”足见华师大对我们交换生的重视!
(图二,我们上课的教室,桌子是连排的,空间相当大。)
上课时,老师大多使用PPT简报教学,也会不时点名请同学分享自己的看法或理解,透过不同意见与想法的交流,刺激我们主动思考问题一切可能的答案。每次上课前,我都十分期待能在这样百家争鸣的氛围中,如同一块海绵一般,吸取大量来自四面八方的不同信息,不仅活化自身的思维,也让我们明白屏除“标准答案”制约的重要性。每位老师都十分认真负责,上课时,一道问题或理论可以多次讲解,直到大家完全理解为止;除此之外,课后也时常分享许多课外的学术文本给大家参阅,同时作为上课所学的应用!我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因为老师希望我们不要只会“背诵”知识,而是学会之后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是求学真正的意义!
(图三,我修的一门课”中国文化地理”,老师的上课简报制作得相当用心!)
在学校里,每个专业的班级都有一位辅导员老师(类似班主任∕班导师),平时会在班级群组中发布一些和日常学习、生活上有关的事项,若须外出或有任何关于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都可向辅导员老师询问。
(图四,我的辅导员老师—蔡慧贤老师,十分用心照顾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大陆学习半年,与台湾相差甚大的学习环境与制度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例如:我们在台湾的大学(本科)阶段,多半不会要求在毕业前发表制式的论文,但在华师大,我看到同学们从大三上学期就开始撰写“学年论文”,并且在大四时也需完成“毕业论文”才符合规定的毕业标准。从大家平时在课堂上的专注度与课后的自主学习规划,可看出想脱颖而出是更加不容易!或许是大陆的人口基数庞大,也或许是社会变化的速度飞快,使人们不得不加快调整自己的状况、跟着社会的节奏走。做为一位交换生,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态度除了很是佩服以外,更想着自己可以如何效法他们,成为一个能为自己负责的人!
宿舍方面,同学们会被分配到所在校区的宿舍楼,以本科生公寓为例,每一间寝室都是四人房,上方是床位,下方是书桌,洗澡的浴室则是公共卫浴,并提供公用的吹风机。
(图五,我的宿舍床位。)
若你热爱尝试各种美食,华师大的食堂将会使你大开眼界!我们闵行校区有夏雨厅、秋实阁、冬日、冬月等四间食堂,标榜各省和异国的料理都可以找到,如东北的饺子、四川的麻辣烫和酸菜鱼、山东煎饼、港式烧腊、西安肉夹馍……等多样选择,并且十分便宜实惠,每次用餐都堪称味蕾的一大享受呀!
(图六,冬日食堂的自助餐。有鱼、有肉、有菜,只要台币不到80元!)
(图七,冬月食堂一家档口卖的金汤酸菜鱼,是我最难忘的美味!)
在学校的一切消费,不是使用现金,也不是使用微信或支付宝,而是使用校园卡!校园卡是学校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对象,除了可在食堂消费外,也可用于加值寝室的水电费,而校园卡中的金额则透过微信余额储值。
除此之外,学校也有超市、水果店、咖啡店、电信行、手机维修和理发店等店面,满足同学们平时生活的各项需求。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惊喜和体验,只要抱持一颗充满热忱、勇于探索的心,相信一定会学有所成、满载而归的!
三、课外活动参与
既然来当交换学生,除了在课堂中认真学习以外,课余时间参与多元活动、四处旅游也同样重要,毕竟真正的学习并不局限于书本上,唯有迈开脚步、勇敢跨出去,才能真的体会这个世界!
在这一学期的交换期间,我参与了横跨不同领域的许多课外活动,积累了大量难能可贵的学习经验,包括港澳台办公室举办的中秋节与冬至联欢活动、学生工作部组织的“走读杨浦滨江”活动,还有上海市政协组织的“博物馆里的中华锦绣”侨海论坛等等。每次参加活动都十分具有学习与教育意义,我们从杨浦滨江沿岸的工业设置、城市规划,探究上海近现代的发展;也从参观纺织博物馆、欣赏各民族的传统服饰,更加深入认识属于我们的璀璨中华文化。而对我来说,最直接能感受到的,就是曾经在书本上看过的景象,终于真的出现在自己眼前了!
(图九,走读杨浦滨江,看到大陆在与软件工程、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建树。)
(图十,来到上海东华大学参加论坛,学习中华文化中的纺织艺术之美。)
在所有参与的活动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两岸青年与企业发展研讨会”!由于需要一位台生代表上台发言,而我正好是第一次来到大陆,心中对于在学校的学习与上海的生活,感触特别多,因此主动向港澳台办的老师报名参加,并写好一份约五分钟的演说稿。在正式的会场上,向众多师长、在大陆深耕已久的台湾青年与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分享我在上海的学习生活!并且也听了各行各业如今的发展状况与国际政局的关联,吸取多元的信息与思维。会后与的餐叙更是与业界从业人士交流的好时机,大家相谈甚欢、分享彼此在职场上积累的经验与面对的挑战。真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呀!
(图十一,两岸青年与企业发展研讨会,上台分享在上海的学习生活!)
说到每学期交换生最大的活动,那一定就是研学活动了!之前看了好多学长姐的分享,每一次的研学行程都非常丰富,到大陆各地学习不同的民俗风情,同时也发现:世界原来这么大!
这次的研学活动,我们来到江西省的婺源和景德镇!在素有“世上最美村落”的篁岭景区欣赏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的绝美景致,也在婺女洲观赏知名的传统艺术表演——“遇见,婺源”,属实是空前的视觉享受。
(图十二,造访婺源篁岭景区,欣赏最美村落风光,还有著名的”晒秋”!)
旅程的重头戏——“世界瓷都”景德镇,出产举世闻名、让华人引以为傲的精美陶瓷艺术品。我们亲访早期烧制瓷器的古窑民俗博览区,看着师傅们专注地进行每一道工序,还能为我们详细介绍不同瓷器的特色与端倪,十分敬佩他们这样的“匠人精神”!在中国陶瓷博物馆,我们听着导览老师的解说,沉浸在与各朝陶瓷艺术共游的历史长河之中,更加认识陶瓷与景德镇在全国,乃至全人类艺术界都是如此重要的存在!
(图十三,上课时学到的”唐三彩”,在中国陶瓷博物馆看到本尊了!)
最后一天,我们终于要体验动手拉坯啰!原以为将泥土塑形应该是个不难的步骤,殊不知看师傅们制作,和自己动手完全是两回事!不过在师傅的专业指导下,我们依然乐在其中。之后我们进行“瓷盘彩绘”,大家发挥创意,在空白的瓷盘上恣意挥洒缤纷的色彩,经过高温烧制后,就是永恒的纪念了!
(图十四,我的创意瓷盘。)
(图十五,我们在古窑民俗博览区合影留念。)
研学活动并不只是单纯的旅游,也不全然都在进行制式化的学习,而是将两者完美结合,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能一边享受游玩的喜悦,一边吸收新知,达到寓教于乐的双重效果,不仅相当有意义,也让我们都获益匪浅!因此在这里也向同学∕学弟妹们极力推荐,可以踊跃参加研学活动,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四、旅游景点推荐
上海,一座在近代史上快速发展,对整个世界都影响甚大的城市,拥有大量举世闻名的景点和观光资源,吸引无数游客前来一睹属于它独特的光彩,让我来一一介绍吧!
(图十六,名闻遐迩的外滩夜景。)
自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开港通商之后,大量的外籍商人纷纷移入,为上海带来丰沛的异国色彩!例如大家最熟知的外滩,可一路从民初就兴起的南京路步行街开始逛起,感受中西文化的交织,与都市商业化之下繁荣的社会氛围。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巨鹿路、长乐路、安福路和武康路等非常适合CityWalk的路段自由地散步。秋冬之际,在繁华城市中找到一个闹中取静的好去处,也很不错的哦!(可参考小红书上推荐的路线,有相当多可选择。)
(图十七,在小红书上火红的武康大楼,已成了访沪旅人必来打卡的地标!)
(图十八,上海朱家角古镇一景。江浙沪一带知名的古镇景致,着实难忘!)
除了上海以外,邻近的江浙沪地区都有非常多值得一游的地方!在这趟交换之旅中,我走遍了上海、江西(研学活动)、苏州、杭州、无锡等地,尽情呼吸每个城市不同的空气,同时也持续将不同的美丽画面和记忆收藏在脑海中!
(图十九,来到苏州,造访课本上曾介绍的寒山寺!)
(图二十,无数文人作为描摹对象、充满诗情画意的杭州西湖。)
(图二十一,无锡惠山古镇,”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寄畅园。)
走访了如此多的景点,不论是观光客必去的热门地点,或是较为小众、鲜为人知的“隐藏版”密点,都使我的眼界有所扩大、心灵与精神上有所成长,更印证了一句我很喜欢的名言:“世界不在书本上,它在外面呀!”勇于踏出熟悉的空间,去寻觅、探究更多未知的事物,是人类的本能,而我也深信这是旅行教会我最重要的道理!
五、致谢
回首这一学期的交换学生之旅,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然而可以确信的是,我在学习与生活方面都获得了至深的感触与莫大的收获。这段时光已成为烙印在我心中、永不抹去的深刻记忆!
感谢我的班导师—李淑珍老师在得知我有意愿申请交换时,推荐我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并在学术的精进上给予我许多指导与提携;感谢两岸事务处的德曜老师从申请阶段开始便一直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解答问题、在交换期间对我们的关心与鼓励!若没有老师们尽心的帮助,我的交换生活不会如此顺利。
感谢所有在华师大教导我的老师们:苏圣捷老师、王东老师、赵崧杰老师、黄爱梅老师、李里老师、我的辅导员—蔡慧贤老师,以及港澳台办公室的雷妍老师、王素斌主任、学生工作部的洪燕老师、庄瑜老师,还有台湾研究院的施能婧老师。由衷感谢老师们在课业上对我的引导与学习上的建议,以及课后时常对我的关怀,这些恩情我会铭记在心、永不忘记!
感谢所有我在华师大认识的同学、好朋友们,不仅和我分享许多大陆校园的生活与文化,假日还抽空带我在上海各地游历;其中不乏许多在台湾时就认识的小伙伴们,在上海能再次相见,更是千言万语都难以形容的感动。相信这将会搭建起两岸交流的桥梁,你我都是这座桥上不可或缺的一根螺丝钉。对于这一切的珍贵缘分,我心中只有无限的感恩!
感谢我的家人十分支持我的交换学生计划,并总是为我提供各项在异地的生活所需,是我在这条路上最必不可少的支柱!
最后,感谢那个总是勇于尝试新事物,并且遇到困难时绝不轻易放弃的自己!
生活花絮:
(图二十二,前一学期来我们北市大交换的恋子学姐,没想到在华师大又见面了!感谢学姐提供我许多学校和生活上实用的信息,我非常珍惜这份因缘!)
(图二十三,在历史系班上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兄弟们,我们一起来外滩参加跨年活动!)
(图二十四,参加办公室于期末时举办的欢送活动,会后的聚餐与老师、主任合影留念!)
感谢大家阅读我的交换学生研修心得,这份心得将永久提供学校作为未来同学们申请交换的参考数据之用,感恩!
若有到华师大交换学生的申请、学校生活等相关问题,欢迎与我联系!
Line ID:0905291485
Email:chrisyen920905@gmail.com
微信ID:Chrisyen920905
~Thank you for you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