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高校港澳台学生未来教师研学营顺利结营

发布时间:2024-07-08

如何在昆曲主题写作课中以课堂为体、AI为用,促进自学、共学的教学方式回归学生呢?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港澳台学生未来教师研学营结营仪式上,来自香港大学的黄汉良同学展示了AI技术融入课堂的教学思考,是来自全国近10所院校的近30名港澳台营员以学带研、以研促学、学研融合的生动缩影。

2024年7月11日,第二届全国高校港澳台学生未来教师研学营结营仪式在贵州赤水市第一中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港澳台办公室、赤水一中,以及研学营的全体导师、营员参会。仪式由港澳台办公室主任王素斌主持。


港澳台办公室主任王素斌主持结营仪式


结营仪式参会嘉宾

赤水市第一中学校长苏明刚在致辞中介绍了该校地缘特色和办学精神,并结合所参加的研学营实践的感悟,由衷地欣赏营员们的专业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衷心希望港澳台未来教师们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状态、保持积极学习的状态、保持彼此长久的联系,建立友谊、共同发展、未来可期。

赤水市第一中学校长苏明刚致辞

伴随研学营总结视频,师生一同穿越时光共同回顾教育研学,从“长江尾”溯源“长江头”,深悟教育实践内涵,感受团队协作温暖。这也为第二届研学营营员们留下了一段珍贵的教育研学影像。


导师卢晓旭指导小组讨论


导师韩蕾指导小组讨论


与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师生座谈交流

与重庆南开中学师生座谈交流


与赤水市第一中学师生座谈交流


参观大夏大学历史陈列馆

在与华东师大第四附属中学、重庆南开中学、赤水市第一中学等校师生、校友代表深度交流和访谈后,经研学营随团导师的指导,近30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香港大学、台北教育大学等近10所院校的港澳台学生分成6组,分别从“教育家精神与未来教师生涯发展”“教育家精神与课堂变革创新”“教育家精神与教师核心素养培育”三个主题切入展开思考,立足研学之行,结合自身在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求学背景,融合理论学习、实践探访和研学心得,在结营仪式上作了集中汇报。


在点评环节,研学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卢晓旭副教授感动于营员们在紧张充实的研学时光中以高水平的形式呈现了各小组的所思所获,希望营员们能以“合”促进,坚持合作交流的形式拓宽视野。研学导师、华东师范大学韩蕾教授从“教师”一词的传统文化理念入手,很欣喜看到营员们颇具“人师+学者”的风采,希望营员们在赤水河畔带着赤诚之心前往教育的下一站。赤水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谭立维表示,期望港澳台的学生们,心怀国之大者、兼具世界眼光,为师从教、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最终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导师卢晓旭做点评


导师韩蕾做点评


赤水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谭立维点评

与会嘉宾向积极参与本次活动、认真完成研学任务的营员们颁发结营证书,为本次研学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



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作为承办方,副院长杨亚星作结营致辞并宣布结营。她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培养体系和孟宪承老校长的办学理想,表示这一路的三地研学是发现之旅、解惑之旅、进阶之旅,并提出了“公心”和“共融”两个关键词,引发营员们思考教师身份的公共使命和不同区域间基础教育互鉴交流的重要意义。期待营员们能携手在新起点上开启新征程,在迈向教育家型教师的风雨征程中,实现共同的人生价值。

孟宪承书院副院长杨亚星结营致辞

至此,历时八天,跨越上海、重庆、贵州赤水三地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港澳台学生未来教师研学营落下帷幕。近30位港澳台籍营员们从素不相识到情同一家,已然成为未来教师成长路上相互陪伴和支持的动力。“教师的成长在于异同中的互鉴,教师的发展在于异同中的成长”,“未来已来,我们在教育的路上”,“新时代的教师,既要登高望远、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善于学习”,一句句营员的感悟背后蕴含着对教师职业、教育梦想的憧憬和向往,擘画着海峡两岸暨港澳未来教育的蓝图。


第二届研学营虽已落幕,但对港澳台未来教师的教育之旅而言却是新的起点,期待来自港澳台地区的未来教师们在多元的地域背景和教育经历中共享育人梦想,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图|蒋凌翔、朱煜、港澳台办公室

文|孟宪承书院、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