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大孔院中方院长应邀出席国际中文教育专家论坛

发布时间:2023-03-24


当地时间2023320930分,“国际中文教育专家论坛——国际中文教育教材、教学方法与效果暨汉语教学图书展开幕式”在罗马大学孔子学院Palazzo Baleani校区召开,论坛邀请了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教育参赞于兴国、科教处秘书安雨帆、都灵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宏祥和其他孔院院长及课堂负责人、国际知名中文教育专家和汉学家以及罗马大学孔院的研究生共41人参加交流研讨。


李宏祥院长回应主讲人关于数字化教学的发言


本次论坛旨在汇聚中文教学方面的管理人员与教学专家,共同探讨近年来海外中文教学的最新经验,从而促进意圣地区中文教学的持续发展,以及各所孔院之间的进一步合作。论坛根据议题分为两天,20日主要围绕国际中文教育教材、教学法与效果等议题展开探讨,21日则在Palazzo Marco Polo参观汉语教学图书展,并就汉语学习的动机等问题举行圆桌会议。为了提升研讨质量,促进院长专家们之间的交流,本次论坛还专门安排有主讲人和回应人的互动环节。

320日的论坛开幕式上,于兴国参赞首先致辞。他给大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孔院的教学质量越来越高,教师队伍和教学改革的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希望孔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让意大利人民通过汉语更多地了解中国,正确地认识中国;三是希望孔院的数字化能力越来越强,在新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建立多元的教学模式。接着,来自米兰国立大学孔院意方院长、汉学家兰姗德教授做主旨发言,她根据自己学习和教授中文的经验,给大家辨析了文化的不同定义以及讲授中国文化的要点。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意方院长马西尼教授以“意大利汉语教学的历史与展望”为题,通过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给大家讲述了现代汉语是如何在中西方之间的碰撞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故事。他指出,耶稣会士、传教士在诸如量词、简化字、汉语语法等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向大家介绍意大利的汉语教学发展史的同时,他也介绍了汉学工作的性质,并提醒说,现代技术已经使传统教材和教学方法出现了很大的危机,未来的汉学家和国际中文教育者都必须要面对这个现实。


教育论坛全体参会者合影


数字化教学是国际中文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尤其是近两年,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国际中文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大。来自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孔子学院的院长Krešimir Jurak就“数字化转型下的孔子学院中文教学的机遇和挑战”这个话题,介绍了该孔院在利用数字技术建立空中课堂进行中文教学的经验,也提到许多落后地区面临的技术难题。作为回应人,都灵大学孔院中方院长李宏祥说,数字技术的使用对中文教学的确影响很大。最近两年,都灵大学孔子学院由于采用线上教学的模式,在教学门次、班次、总课时、学员人数等统计数据全面超越以往,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但是,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孔院也注意到在中高级汉语学习者中间出现动力不足的现象。除了满足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的需要,是否还有更强力的目标,可以激励本土的学生学习中文?这个学习动机问题,虽然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但在今天的数字教学的环境下,又很现实,对此是否会有新的答案?李宏祥的提问引起了在座国际中文教育专家们的激烈讨论。主讲人Krešimir Jurak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而法国汉学家、一直致力于学习动机研究的白乐桑教授,则高度肯定李院长的思考和提问,他以“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十字路口国际中文教育”为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一个国际中文教师,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法国人,或意大利人,首先应该把中文而不是身份当作根本目标。对于西方人来说,与字母文字完全不同的汉字本身,就可以成为激发他们学习中文的动力。最后,里斯本大学孔院中方院长王锦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安琪(视频发言)围绕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中文师资培养与能力建设等议题展开介绍,该议题同样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反响。

321日召开了汉语教学图书展开幕式和圆桌会议。与会人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罗马孔院展示的从七十年代以来的汉语教材,从中领略到意大利的汉学家们常年在汉语教学领域所付出的心血。之后的圆桌会议上,都大孔院中方院长李宏祥首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即在意大利的中文课堂中,尤其是高水平的本土中文学习者,为什么和中国留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尤其是在座中方和意方研究生的强烈共鸣。意方学生纷纷表示,她们在意大利学习中文,其实和中国留学生一样,也存在害怕犯错,怕引起对方误解的恐惧心理。由此,如何克服心理壁垒,激发学习兴趣,推动深度交流,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座的院长和中文教育专家对此纷纷出谋划策,有课堂实操层面的,有文化哲学层面的,场面十分热烈。

两天的论坛给所有参会人员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论坛收获颇丰,其间的许多思考和讨论都对实际的工作很有启发作用。


供稿|都灵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

供图|李宏祥

校对|彭雪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