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尔卑斯山脉东麓,坐落着一座端庄典雅的城市,这就是都灵。2008年,经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批准,华东师范大学与都灵大学自主合作成立都灵大学孔子学院。经过十年播种,精耕细作,孔院在都灵、在皮埃蒙特大区、在地中海城市热那亚,甚至在遥远的西西里岛开枝散叶。
编织语言交流的纽带
都灵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工作在与皮埃蒙特大区教育厅签署的网络协议框架下开展,该协议首次将汉语课程正式纳入皮埃蒙特大区各级学校(尤其是初、高中)的教学计划,这一教学模式在意大利尚属首创。孔院汉语课程均由意大利本土教师与中方教师搭班教学,旨在为学生创造自然活泼的语言学习环境,为不同的学习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及方法。
如今,都灵大学孔院的汉语教学网络已覆盖了皮埃蒙特大区的18所学校,其中6所学校已将汉语正式列入学校必修课程,其余12所学校则列为重要选修课。除了都灵市区,在平原、山谷间的幽静小城,甚或百里之外的偏僻小镇,也有了汉语学习者。孔院汉语教师、志愿者与意大利本土教师成为各个教学点重要的汉语师资来源。近年,各级学校对增设汉语课的需求继续攀升。除了常规教学点的汉语教学,都灵大学孔子学院还开设了不同级别的成人汉语晚班、汉语水平考试辅导班、汉语小班以及商务汉语班,每学期报名参加孔院自设课程的学员逾百人。
为丰富汉语教学,都灵大学孔院持续多年将文化工作坊送进学校,走入课堂。本年度孔院开展书法、国画、太极、茶艺和风筝工作坊累计38场,覆盖18所学校,1300余人参与。近年,文化工作坊还走进了社区,参与者涵盖老中青少幼,成为孔院辅助汉语教学的特色项目。
多年来,都灵大学孔院积极组织大、中学生参加意大利赛区“汉语桥”比赛。为了在众多学生中择优选取,每年孔院组织中学生“汉语桥”预选赛,孔院各教学点轮流承办比赛。参赛选手在“汉语桥”比赛中表现优异,并曾代表意大利前往中国参加比赛。教师和志愿者课后认真辅导选手,见缝插针。有了“小灶”,选手学习汉语的兴趣日渐提高,水平见长。看到自己孩子汉语学习飞速进步,一位家长提笔给当地报纸写信,感谢汉语教师的努力和付出。
对意大利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无异于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校内的课程学习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都灵大学孔院率先在意大利开启了青少年中国游学夏令营项目,受到师生和家长的欢迎。近年来,每年孔院和四所下属孔子课堂派出一百多名学生前往中国,他们参加汉语课程培训,体验中国文化,足迹遍布北京、上海、苏州、西安、黑龙江等地。
汉语水平考试是遴选申请孔子学院奖学金生的依据,同时也反映了孔院汉语教学规模和水平。都灵大学孔子学院每年组织HSK、HSKK、YCT、BCT等汉语水平考试共计6场。自2015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报名参加汉语考试人数近千人。
汉语水平考试现场
孔院非常重视与大区教育厅负责人和各个教学点校长的联系。每年在网络协议框架下举办两次三方例会,通报孔院关于课程、夏令营、“汉语桥”、汉语水平考试、教师教学考评等教学、文化活动安排。此外,孔院中外方院长多次到都灵市以外的教学点与校长、教师、学生见面沟通,了解汉语教学动态,密切双方合作。都灵大学孔院积极促成教学点学校负责人参与孔院的活动项目,2012年和2017年两次组织由大区教育厅官员和学校领导组成的教育代表团前往中方合作院校华东师范大学及当地中学考察访问,旨在增进意方教育管理者对中国基础教育制度、体系和组织架构的深度了解,观察学校教学,体验中国文化。
教师质量是汉语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为及时掌握教学动态,确保教学质量,都灵大学孔子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学期伊始,组织教师志愿者集体试讲,共同点评,根据个人特点分配教学任务;每学年召开中意教师全体会议,促进中意教师、新老教师交流;定期举办教学反思和分享会,了解教师在各教学点遇到的问题,及时优化微调。孔院重视汉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为教师创造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学研讨和专门培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汉教技能。
为了适应意大利语言文化特点,激发学习兴趣,都灵大学孔子学院倾力研发本土汉语教材《慢慢来》,迄今三册书已全部出版,并被皮埃蒙特大区内外多所学校选作教科书,为汉语教学和准备汉语水平考试提供了必要的辅助材料。
搭建文明互鉴的平台
在开展汉语教学的同时,都灵大学孔子学院为促进中意文化、艺术、科技人文的双向交流牵线搭桥,不遗余力。
追求专业化是都灵大学孔子学院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基本理念。为了确保学术、文化活动质量,孔院坚持邀请学科领域权威、行业专家开展专项活动。2018年1月“国际大屠杀纪念日”,都灵大学孔院主办的“犹太难民与上海”图片展开幕,孔院邀请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犹太民族历史专家潘光为都灵民众举办了一场生动的讲座。
潍坊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的发源地。今年春天,孔院专门邀请潍坊风筝工艺大师带领弟子来到都灵,他们将风筝工作坊送到山区小学,送到边城学校。活动期间,先后在孔院5个教学点开展活动,学生们拿起画笔,一招一式认真参与,来到草坪雀跃放飞。意大利当地报纸专门报道了风筝工作坊活动。
意大利小学生体验中国风筝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广州芭蕾舞团2018意大利巡演应孔院之邀在都灵艾法利(Alfieri)剧院拉开帷幕。民族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用西方经典艺术演绎古老的东方爱情传说,《彩云追月》《别姬》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将中西艺术完美融合。演出获得好评如潮,意大利民众和华人华侨纷纷写邮件给孔院,盛赞芭蕾表演艺术家的精彩演出,感谢孔院的精心筹划,期待更多的中国艺术佳作。
10月9日,孔院特邀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民乐团在都灵音乐学院音乐厅奏响“草原之声”,庆祝孔院建院10周年。蒙古族亮丽的传统服饰和传统乐器都显示了浓郁的民族特色,马头琴如泣如诉的曲调,歌手美妙高亢的歌喉,尤其是蒙古族独具特色的长调、呼麦令700余名观众赞叹不已。
都灵大学孔院在文化传播中即坚持传统又着力创新,力求多维度展现当代中国社会。通过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让意大利民众看到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朝气的中国,一个早已昂首跨入全球化进程但却独具特色的中国。
融入本土,打造品牌
都灵大学孔子学院依据意大利教育部对高中生的社会实践要求,为在校生设置“边工作边学习”项目,定期举办讲座,主题涉及中意文化、政治、经济、体育等领域的对比研究,多方位呈现中国文化,使学生得以充分了解当代中国。
都灵大学孔子学院文化艺术项目设计从本土出发,力争嵌入当地艺术演出季,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例如剧场、观众和宣传渠道。2018年中国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孔院与都灵音乐联盟合作,为都灵观众献上了一场美妙的中西合璧“诗琴语琵琶”新春音乐会。演出中,中国琵琶演奏家激情四溢的表演令都灵音乐爱好者深深着迷。
都灵大学孔子学院与都灵大学密切合作,携手举办了“孔子与西塞罗”国际学术研讨会,还开展了众多面向当地民众的主题活动,连续几年“孔院日”活动在大学主办的“科学工作者之夜”展开。孔院教师还积极参加大学组织的“三八妇女节”马拉松。
随着与各地学校的官方协作关系的展开,都灵大学孔子学院与皮埃蒙特大区的合作关系日益加深。都灵大学孔院与当地各级政府部门、都灵大学和都灵理工大学的中国学联、都灵华人华侨社团保持着密切友好往来,并协作开展中国文化活动。应都灵市政府邀请,孔院参与了市府与都灵华社机构“工作圆桌协议”的签署。此举表明都灵大学孔院已经成为当地中华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孔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华人社团的协作,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每年都灵举办大型国际书展,孔院配合大区教育厅在展台展示汉语教学成果。近年,孔院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合作,连续两年在都灵国际书展展示传播中国文化。孔院还利用汉语语言优势,与当地旅游局合作,宣传推广皮埃蒙特大区形象和旅游资源。都灵大学孔院与都灵东方艺术博物馆已合作多年,一起办展览,开讲座。
此外,都灵大学孔院还十分重视与意大利兄弟孔院的合作与交流,搭建平台,分享优质资源,共谋发展。
都灵大学孔院在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荣获“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十年耕耘,扎根本土。都灵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和文化活动促进了中意两国民众心与心的交流,创造了共享优秀文化的契机。
供稿:刘蕴秋、史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