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8日,为帮助当地高中生应对就业新形势,意大利都灵孔子学院举办2019年“边工作边学习”系列讲座第二场,本次主题为“欧洲耶稣会在中国的冒险及其对欧洲文化的影响”和“讲拉丁语的孔子与文化语言协调者殷铎泽”。都灵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多纳托·皮罗瓦诺(Donato Pirovano),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史芬娜(Stefania Stafutti)、中方院长刘蕴秋出席。
多纳托·皮罗瓦诺向学生介绍了“边工作边学习”项目设立的初衷,他表示该项目可以让中学生提前感受大学的课程和氛围,培养全球化视野,这也是孔院助力都灵大学国际化发展的例证之一。
史芬娜介绍了在中国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下,欧洲耶稣会传教活动对中国和欧洲文化交流方面产生的影响。一方面,耶稣会传教士到达中国后,将中国部分典籍如《论语》《大学》《中庸》以及元朝的杂剧翻译为拉丁语、意大利语等西方语言,还将瓷器和屏风图案等中国元素引入欧洲工匠艺术中。另一方面,他们在进行传教活动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艺术、天文学、几何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
史芬娜主持讲座
恩纳大学教授罗毅文(Alessandro Tosco)向听众介绍了诞生于西西里岛的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殷铎泽(Prospero Intorcetta)的生平、“四书五经”的意大利语译名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展示了部分珍贵而古老的拉丁语译作书目照片。他引用《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人生的概括——“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介绍了该段落的意语翻译,并解释其具体含义。同时,近代拉丁语学者罗德尼·洛卡伊(Rodney Lokaj)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版本的拉丁语译文,分析了译者采取的不同翻译技巧和选词来源。在座学生聚精会神,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母佑高中校长布齐奥(Filippo Buzio)在讲座结束后表示,相比于耶稣会在非洲和南美洲传教的经历,传教士在中国找到了更多的文化共识。母佑高中正在申请孔子课堂,他认为让学生从宗教和中国文化的联系中获得学习乐趣非常重要。
讲座现场
“边工作边学习”是孔院响应意大利教育部对高中生的社会实践要求为在校生设置的讲座项目,主题涵盖中意文化、政治、经济、体育等领域的对比研究,多方位呈现中国文化,帮助学生多角度了解当代中国。此次讲座是都灵孔院2019年“边工作边学习”项目“十七、十八世纪的中国和欧洲——宗教的见证”系列讲座的第二场,旨在通过宗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和中国典籍的翻译来介绍历史上中国与意大利在语言文化方面的交流,自开展以来颇受大学和中学师生的好评。意大利国家电视台RAI对此次讲座进行报道。
供稿:李香凝;供图:杨崇旗
CONTACT US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500号/中山北路3663号
Email:ied@ecnu.edu.cn
版权所有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