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我有幸前往法国巴黎Janson de Sailly中学任教,开启了为期一年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征程。Janson de Sailly是一所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公立学校,也是法国目前最大的国际汉语教学点。据统计,在全校四千多名学生中,有五百六十一名学生选择汉语作为二外、或者三外课程。下面我想结合该校的国际汉语教学开展情况,与大家分享以下三点体会。
一、坚持文化走进课堂的国际汉语教学
让世界听懂中国的语言,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无论是在备课、听课、还是在上课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文化为线索的国际汉语课堂。
以PREPA预科班为例:
学生年龄 | 19、20岁之间 |
班级人数 | 十人 |
学生类型 | 国际班 |
汉语水平 | HSK三、四级之间 |
课程类型 | 二外兴趣课 |
课程时长 | 每周一小时 |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多数法国学生对中国的认识并不客观和全面,甚至有些学生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以前。所以,我想通过介绍当代中国文化来增加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语感,并提高他们的本体知识水平。
我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中摘录了的一些关于当代中国文化的报道及评论,参考学生现有的汉语水平进行适度改编,制作成课文;每篇课文的篇幅在八百个汉字左右;课文主题涵盖了:“共享单车”、“微信”、“移动支付”、“高铁”等当代文化点。针对每个不同的主题,我也下载并剪辑了时长约三分钟的视频短片。通过在课堂上观看视频短片,学生们能够对当代中国文化产生更加直观的印象。同时,我会布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作业,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坚持多媒体设备辅助课堂的国际汉语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辅助课堂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幸运的是,Janson de Sailly中学的多媒体硬件设施比较齐全,为国际汉语多媒体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初中二年级班为例:
学生年龄 | 13、14岁之间 |
班级人数 | 十二人 |
学生类型 | 法国 |
汉语水平 | HSK二、三级之间 |
课程类型 | 二外综合课 |
课程时长 | 每周六小时 |
10月1是中国的国庆节。在初二年级汉语综合课堂上,我播放了预先准备的歌曲MV:“今天是我的生日”。通过小视频,同学们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中国的生日:国庆节以及国庆节相关的庆祝活动。结合视频和PPT,我逐步开展本课的知识点教学。同时我也准备了国庆升旗仪式的小视频,这样同学们也有机会看到当代中国军人的飒爽英姿。令人欣慰的是,同学们对中国的国庆节和中国军人的昂扬斗志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肯定。本课的作业主要以口语练习为主,所有同学都会通过微信语音功能朗读课文,并脱稿复述课文大意,同时我也一一进行了纠音和点评。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国际汉语教学
国际汉语教学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课堂上应避免长期枯燥的机械练习和讲解。所以无论是教室布置、材料分享,还是课堂游戏、文化活动,我都会尽可能地让每位同学参与进来,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初中一年级班为例:
学生年龄 | 12、13岁之间 |
班级人数 | 十人 |
学生类型 | 法国 |
汉语水平 | HSK一、二级之间 |
课程类型 | 二外综合课 |
课程时长 | 每周六小时 |
初中一年级班的同学年龄比较小,但是自我表现欲很强。同学们喜欢用自己的作品、作业和收藏来装饰自己的汉语课堂。在学习文具这一课的时候,同学们喜欢用彩色笔制作自己的词卡。学校的电脑房是国际汉语课堂的理想场所。在这里,我组织同学们学习汉字输入法。对于法国学生来说,汉字是一个教学难点,但也是教学重点。汉字输入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识字、认字能力,增强同学们对汉字的认同感和学习热情。
不知不觉,为期一年在巴黎的志愿者工作已接近尾声。从初来乍到的懵懵懂懂,到如今渐入佳境的胸有成竹,回首往昔,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两个月的生活磨练了我许多,身边的每一个人帮助了我许多,每一次努力和付出都让我收获了许多。
更让我感动的是,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处公参杨进先生专程莅临Janson de Sailly参观访问,并向同学们赠送了书籍和剪纸。虽然我们身处海外,但是祖国时刻挂念着我们。这些经历使我更加没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与使命,那就是要更加坚定地在国际汉语教师之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